四三七章 陈氏子弟(3 / 4)

杨铭接过厚厚的名录,开始翻阅。

才看了没多久,有一个名字特别扎眼,不是说这么人名气很大,而是开皇十年添为候补,至今仍是候补。

这是**了多少队啊?一看姓氏,龚,那就怪不得了。

接着,杨铭又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,刘焯,就是因为珠算口诀,被从太常寺踢出去的那位。

这个人,是绝对的顶尖大才,是杨铭曾经考虑过的太子冼马人选,可惜历史上,再有一年,刘焯就该挂了。

在陈家子弟一脸的期盼下,杨铭开口了,不过他第一个向崔君肃询问的,是刘焯。

“刘博士现于何处?”

崔君肃道:“前年春,已归河北信都老家。”

可惜了,这么远的距离,年纪又大如果长途奔波,估计是扛不住,而且人家回了老家,明摆着是不打算再做官了。

杨铭又问:

“刘炫刘光伯,现居何处?”

刘炫与刘焯,并称“二刘”,是河北名气最大的两位学术大家,杨广继位初,授太学博士,后来以品行卑下,被辞退了。

历史上,刘炫于隋末战乱时期,颠沛流离,孤身一人反回老家,最后冻死在老家河间郡景城县的城墙脚下,尸体被门生弟子收敛安葬,被尊为“宣德先生”。

崔君肃答道:“眼下就在京师,开设学馆授业。”

“让他进宫,就说我要见他,”杨铭道。

崔君肃点头道:“是。”

接着,杨铭又开始翻阅各地郡县的出缺情况,大隋一百九十郡,统辖一千三百余县,所以出缺的情况非常多。

正常出缺只有两种情况,死了,或者被调任了。

杨铭边翻阅边道:“承懿喜欢南方还是喜欢北方?”

陈彦先是看了一眼陈淑仪,随后道:“我大隋南北归一,哪里都是一样的,但凭太子安排。”

实际上他喜欢回南方,毕竟在北方要看关中门阀的脸色,做人难,做官也难。

所以他的那个眼色,就是希望姐姐陈淑仪,能帮他将不便说的心里话,说出来。

但是陈淑仪没有理他,给你官就老实接着,挑三拣四伱以为这是陈朝吗?

杨铭当然不会让他回南方,南方人在北方做官,有助于对关中集团形成挑战,而且有助于南北融合。

“眼下河北出缺较多,又有运河之利,武阳郡馆陶县,紧邻运河,漕运通达,你就去这里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