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宴会(1 / 4)

大乾贵婿 东有扶苏 1411 字 11个月前

“...每年到了这时节,总是苏州丝织最忙的一段时间,年节就要朝贡,再加上路途遥远花费的半个月,所以秋后收上来的那些蚕丝,就得在个把月的时间里全部织完。”

有些轻微颠簸的马车上,李明珠一边转着手腕处的小饰品,一边像往常一样解释着李家的生意,坐在对面的顾怀收回看向车帘外的目光,点点头:

“一个多月的时间,确实太紧了些。”

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,一年四季,也就冬季才有这么多绣娘可以安心纺织,不管是李家还是其余三家,靠自家那点伙计都是吃不下朝贡这么大生意的。”

李明珠抿抿嘴唇:“等到开春,百姓就要忙耕作养蚕,入夏治水的徭役就下来了,秋季事情就更多,也就只能等到冬天,把仓库里一年到头收上来的蚕丝织成布匹...”

这些时日绝大多数的行程,都是在这般闲聊中度过的,就算去拜访别家也多是无聊的事情,虽然偶尔也有例外的小插曲,但李明珠的神色却是这些时日以来最严肃的一次:

“相公可还记得今日要去哪里?”

顾怀想了想:“是苏州织造商贾一起宴请京中来的户部侍郎?”

李明珠笑了笑:“若只是京官差遣地方,倒不用这么大的阵仗,更不用做着朝贡生意的四家一同宴请,之所以这般庄重,只是因为这位侍郎每年都会来商定朝贡布匹的价钱。”

原来是这样...顾怀明白过来,难怪李明珠从昨日起就一直在提及今天这场出行,此刻拨弄饰品的动作也暴露了心中的某种紧张。

做惯了生意的人,其实很难会这般失态,再大的风浪也只会下意识地权衡利弊,但想到前些日子听到的那些只言片语,以顾怀前世商海沉浮积累下来的经验,很容易就想出了李明珠紧张的理由。

苏州四家一同吃下朝廷朝贡的生意,各自都有自己的供货渠道和加工手法,朝廷派个官员下来谈价,四家都会很有默契地以当年自家的年景决定市场份额,大体上算是个相安无事一起挣钱的局面。

但李明珠今年是有动作的,这个在后世可能还在读大学的女孩子,很有魄力地把手伸向了在闹造反的两浙,囤积了大量蚕丝,准备在和朝廷议价的时候重新划分一下市场。

想来不过也就是压价之类的手段,看起来拙劣却有些大巧不工的味道,凭着提前几年的准备和充足的库存吃掉其余几家的一部分。

就算结局是两败俱伤,但李家吃掉的市场份额就不会再吐出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