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少年志(2 / 3)

“阳明呐,你说要将文武分开教之?”刘备疑惑问道。

竹简上面是这样写的。

偏文者,学文也,偏武者,亦学武也。

一个人能接受的学识,是有限的。

还不如根据个人的天赋,进行专业教学。

如此一来,说不得可以出几个在文武方面一绝的人物。

独孤言对刘备点点头。

“主公,依言之见,文武分教,最能得到人才。”

听到这话,刘备先是点点头。

随即又有些皱眉问道:“如此虽好,但是阳明可曾想过,如若一名武将,在文治方面欠缺的话,真的能统领好一支军队?”ъìQυGΕtV.net

闻言,独孤言一愣。

随即又是一笑。

他倒是把这玩意给忘记了。

于是又从竹筐里面拿出一卷竹简。

“主公,其实这也很好解决。”

说着独孤言便把竹简摊开。

这卷竹简,他是从政的筐子里拿出来的。

这次,他没有拿给俩人看,而是直接开始念出来。

“为政者,凡在任三年,必须更换一次职务。”

“如此,可以预防拉帮结派,蒙蔽上听,只手摭天也。”

“亦可防止贪污**,让后任着监督于前任者。”

“至于军中职务,每百人设立一文一武。”

“千人亦如此,万人也一样。”

“文武职务相等,但有战事,武将可独断,文臣行使监督之职。”

“但发现武将有不轨之心,亦可禀报上听。”

“当然,文臣也可以对战事向武将建议。”

“如此,文武相辅相成,利大于弊也。”

听完,刘备和诸葛亮,已经再次傻眼了。

这**,什么怪物啊。

简直就是全才,而且每项都是一绝。

天下之间谁人能比?

诸葛亮看着独孤言,心中不禁暗道:“这便是水境先生口中天下第一人的实力么?”

其实,独孤言这招,也是抄后世的官场。

**这种东西,没有完美无瑕的。

都是因人而异。

如果一个人,骨子里就是坏的那什么政策都没有用。

这种,只是相对于现在的官职体制比较好罢了。

在很大的程度上,可以避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