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六十一回 斋醮(2 / 5)

至尊曲 王昭之 1952 字 9个月前

括三箓七品,三篆指金箓斋、玉箓斋、黄箓斋;七品指三皇斋、自然斋、上清斋、指教斋、涂炭斋、明真斋、三元斋。

各种斋法有着不同的意义,如金箓斋“上消天灾,保镇帝王;玉箓斋“救度人民,请福谢过”;黄箓斋能“下拔地狱九幽之苦”等。

“醮”的原意是祭,其一为冠娶,二为祭祀,乃重要礼仪。

道门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,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。

“醮”亦有“醮法”,所谓“醮法”,指斋醮法事的程式、礼仪等规矩。

“醮”的名目很多,大凡世人有所需就会有相应的建醮名目,如祈雨九龙醮、正一传度醮、罗天大醮等等。

斋法与醮法本不一样,后来相互融合。

“斋醮科仪”指醮祷活动所依据的一定法规,一般有阳事与阴事之分,也就是有清醮与幽醮之分。

清醮有祈福谢恩,却病延寿,祝国迎祥,祈晴祷雨,解厄禳灾,祝寿庆贺等,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。

幽醮有摄召亡魂,沐浴度桥,破狱破湖,炼度施食等,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。

举行一项斋醮科仪,往往要通过建坛、设置用品、涌经拜忏、踏罡步斗、掐决念咒等来共同完成,这修道之士最积极、最活跃的因素,因为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他们来完成的,

这一切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斋醮科仪。

醮坛。建醮必先设坛,称为“醮坛”,又称“法坛”。“坛”则指在乎坦的土地上,用土筑的高台,用以祭祀天神和祖先。

据《道书授神契》记载:“古者祭皆有坛,后有社稷坛。记曰:坛而不屋,古醮坛在野。今于屋下,从简也。”说明原始醮坛本为露天,后改在殿内。

不同形式的斋醮,往往建有不同规模的坛。

大型斋醮活动,通常筑有若于个坛,其中一个是主坛,叫做“都坛”,其余的坛,叫做“分坛”。

在斋醮仪式中,各有一定称谓和职守的道门人士,统称为执事,即醮坛执事。

其执事主要有:高功、监斋、都讲、侍经、侍香、侍灯等……

高功:位居各执事之首。

担任者必须“道德内充,威仪外备,天人归向,鬼神具瞻”;在仪式中要“蹑景飞晨,承颜宣德,惠周三界,礼越众官”。

监斋:位仅次于高功。其职守,一为“总握宪章,典领科禁,纠正坛职,振肃朝纲”;二为“周密察非,从容授简,有严有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