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安的身世(3 / 6)

盛唐不遗憾 朕御山河 2287 字 8个月前

的曾祖。

但李静的‘告身’怎么会出现在李安的家中,难道他们有着某种关系,是血亲还是其他的关系。

此刻,李隆基的好奇心更大了,早在李安平定东女国叛乱的时候,李隆基就已经对李安颇为重视,并下令调查李安的身世,但查出的结果却仅仅是一名校尉的儿子,而白狼村的意外覆灭,让李安的更多身份信息蒙上了一层面纱,一时无法查出更多的信息。

这一次,居然在李安的家中发现李静的告身,而李静是李隆基的堂兄,这让李隆基对李安的身份变得更加的重视。

按照年龄推算,若李安是李静的子孙,则必然是其孙辈,但李静作为皇族,既然拥有子孙,为何不上报宗族,还有,他记得自己的这位堂兄,在五十多年前,年纪轻轻的就为国捐躯了,怎么会有子孙呢?

但李安若不是李静的子孙,那为何会有李静的告身,若是没有特殊收藏意义,李安怎么可能将这份‘告身’带在身上呢?

“大家,这是奴婢从崇文馆拿来的全部资料,大家过目。”

见李隆基眉头紧蹙,鱼朝恩将李静的详细资料递了上去。

李隆基一页页的翻看,直到最后确认李静是在五十多年前的孙万荣之乱时为国捐躯,并被赐予齐州刺史的官身,以及下葬的相关事宜。

“衣冠冢,居然是衣冠冢,也就是说没有找回尸首?”

李隆基对堂兄的为国捐躯还有些印象,但堂兄的坟墓是衣冠冢这件事情,李隆基却不是太清楚。

“大家,奴婢问过崇文馆的学士了,当年孙万荣之乱,我大唐损失惨重,大部分将士的尸体都没有收回,齐州刺史也是如此,所以只能采取衣冠冢的办法,来进行安葬。”

鱼朝恩开口解释道。

‘堂兄是衣冠冢,也就是没有找到尸体,或许他并没有死,而是躲起来了,但孙万荣之乱,很快就被我大唐兵马平定,此后,他又为何不肯回来呢?又或者,这个‘告身’只是李安或者李安的前辈捡到的,可谁会这么无聊,将捡到的告身,仔细的收藏起来。

仔细回想自己二兄的容貌,再想想李安的容貌,李隆基觉得这二人的长相,的确有一些相似之处,或许李安真的是李静的孙辈,如此一来,李安岂不是皇族,也就是他的孙辈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