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章 效率,效率,还是TM的效率(4 / 7)

变,张异言语中的暗示,已经不能用叛经离道来形容。

他在暗示什么?

刘伯温觉得许存仁和皇帝错得很离谱,他们居然想要这个孩子入朝堂?

这孩子的浑身带着反骨,若是他真有一天掌握权力,这世界不给他掀翻了去?

不过好在,他是道士,似乎也无心功名。

刘伯温暗自擦了一把冷汗,亏他还想让皇帝见见张异,这家伙还是不要靠近圣上为好。

老朱也是个叛经离道的人,伺候了皇帝这么多年的刘伯温如何不知?

他对儒家的尊崇,对士子的善待,都只是出于统治需要。

那位君王心中,其实对儒家这套压根就看不上!

这两个人要是凑一块,那后果刘伯温根本不敢想。

不过,张异的这套理论,从某种程度上也不能说没错。

所谓术,就是工具!

就如人持刀,刀是工具,可人若无刀,便无力面对世界的艰险。

在科举改革之前,儒家人无限拔高了人的作用性,却忽略了工具对世界的改变。

“如果说知是大道,行是小术,知而行之,就是以前我们走过的路。

可是如果只知而不行,便如空中楼阁,流于空谈!

也难怪你跟许存仁那老家伙说知行合一……

也难怪你给皇帝提议的科举改革,是将算学并入科举!

陛下这是觉得如今儒家的风气,太过不接地气!”

虽然刘伯温没有全猜对,但张异也默认了他的说法。

朱元璋的心理其实很矛盾,他一方面想找听话的人,一方面又希望听话的人能力还高。

但如果难以两全其美,能力终究还是占据上风。

所以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中,他推动了八股文的诞生,却在科举之后又不满意科举的结果,愣是停了十年科举。

这种矛盾的心理,正是老朱在当皇帝的过程中,徘徊在新手村出不去的原因。

一直到胡惟庸案的爆发,皇帝才真正走出新手村,算得上一个成熟的帝王。

但以老朱的出身和性子,除去他多疑的心病,他对于务实这件事肯定比其他皇帝要重视,算学入科举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,大概也就他能推行改革。

关于洪武皇帝的心态,张异没必要对刘伯温说。

老刘以为自己猜对了,又衍生出一个话题:

“可如果你想将科举落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