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71 章 271:自此北行去(1 / 7)

兰陵风流 君朝西 2774 字 9个月前

大唐皇帝的驾崩不会影响朝政的运转,宰执们每日祭灵都有时间限制,政事堂照常运转,百官职事也照常行使。李毓祯是监国储君,按礼法从守灵第七日起就要除服视朝。但她仍然按照高宗起大唐皇帝的惯例,除了祭祀、正旦朝贺和国宴、视军、视学外,其他视朝日和处政时间都在腰间系白带,以示服孝,至三年方除。

朝政这段时间都很平稳,京中没什么大事,新任命的副相也开始到任就职,一切按部就班,肃穆悲哀的气氛已经在长安上空消散,迎来了初夏的繁忙。

四月十一门下侍中崔希真上书致仕。

皇帝准奏,赠三公之职太师致仕。

大唐以三公为最高荣职,太师是三公之首,可见皇帝对崔希真的重视和感情,并没有因为太上皇的逝去而改变。

次日,崔希真又上表辞国公位,并请世子崔光弼袭爵。

这就是要退出清河崔氏家主的位置了。

皇帝诏准了。

按大唐降等袭爵之制,崔光弼应袭郡公。具体封诏的是李毓祯,以蜀郡为郡封,袭爵成郡公,简称蜀郡公。

蜀郡是益州的郡望名,在大唐富庶州府中是排得上号的,虽然大唐的封王封爵都没有实封地,食邑也是虚封,并不受所封食邑户的赋税,只按“实食封多少户”付以银钱代之,所以封的是富郡还是穷郡,对爵禄完全没影响。但是,封的是富郡还是穷郡,是帝国重要的郡还是偏僻不毛的郡,反映了皇帝对你的亲疏、喜恶、信重。

李毓祯以蜀郡封,表明了她对清河崔氏的看重,没有因崔希真的致仕而减弱。

四月十三紫宸殿早朝后,禁中又有下诏,以中书左卿、蒋国公谢迥拜门下侍中,升宰相职。

又诏:门下左卿邵崇廉迁中书左卿。

虽然都是副相,在序位上却是进了一步。中书左卿的序位在门下左卿之前。从职任上来说,中书掌制策,门下掌审覆,尚书掌执行,而中央政务的核心在于制策,所以邵崇廉是进身了。

又诏:门下右卿、温国公王休迁门下左卿。

副相序位和职任权重也都进了一步。

李毓祯这是以实际行动表示:忠诚我的,支持我的,孤不负。

政事堂的相位变动必然引起热议,何况是接近一半的相位变动,但总体来说没有引起什么波动,最令人关心的门下宰相的归属也不算出人意料——从陛下的妻族转向了陛下的母族,这说明了皇室与清河崔氏、陈郡谢氏两大甲姓的关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