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开片完美、釉色自然(3 / 3)

,也许这一件还真就是北宋汝窑瓷器。

不在关心真假,陈文哲开始看工艺。

真的假的又能怎么样?只有工艺足够高明,对他来说才有足够的价值。

比如说釉面,施釉之后,烧制出来,最后釉面给人的观感足够好,一件瓷器才有价值。

釉的外观,包括质感和色泽两方面。

釉的质感一般指釉面的温润程度,一般釉层厚的更加润温。

眼前这一件瓷器,釉面的厚度,明显偏高,所以,这不是一般北宋青瓷之上的那种薄釉。

而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瓷器,大多数是南宋官窑。

当然,南宋官窑瓷,也有厚釉和薄釉两种釉,厚釉的釉面最润泽。

厚釉南宋官窑瓷,要上二三次甚至四五次釉,前几次上釉后,都要在800℃左右的低温下烧釉,称为素烧,最后一次在1230-1270℃高温下烧制成瓷。

现代南宋官窑在窑址发掘中,发现了低温素烧炉和低温烧制后没有继续上釉的废品。

多次上釉是为了使釉有如玉般的温润质感,并能遮住深灰的胎色。

有的南宋官窑瓷的胎子中,由于掺有紫金土,而胎色为深灰色。

从硅酸盐方面看,青釉瓷有草木灰釉,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三种釉。

原始青瓷上的釉是草木灰釉,其特点是釉层不匀,东汉到北宋时期的青釉是石灰釉,釉较原始青瓷的匀净,但玉质感不强。

南宋官窑开始有石灰-碱釉,其釉质如玉般润泽。

釉的主要组成是用瓷石,配成的浆水和釉灰。

青釉中的助熔剂(氧化钙)主要由釉灰提供,在配釉时,如果减少釉灰的用量,釉中氧化钙的含量就会降低,氧化钾、氧化钠含量的比例则相对提高,钾、钠是碱金属元素,所以称这种成分的釉为石灰-碱釉。

钙元素减少,就相对减少了助熔剂的量,在烧制过程中,釉就不容易因充分熔融而明显流淌,产生堆在圈足上的现象,而且这样烧制出的釉,质感温润如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