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八十五章绿即是蓝(2 / 3)

,有人称之为“孔雀蓝”,一般认为蓝色是钴的作用,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,孔雀蓝多数与钴无关。

第二个重要特征是釉层清澈,很少气泡、析晶和未熔釉料。

例如, 在暂得楼展览会上,展出的清康熙孔雀绿釉带盖梅瓶,就是一例。

第三个重要特征是釉面密布鱼子纹大小的细密开片,很有特色。

研究古陶瓷的都知道,陶瓷的釉色与很多工艺因素有关。

说到工艺,里面涉及到的方面就多了。

首先是着色剂的种类和浓度,其次是烧成气氛、烧成温度和釉层厚度等。

这些之前陈文哲只是了解,却不熟悉。

不过这没关系,想要学习,只要他想就可以了。

所以,只是一瞬间,大量知识,就涌入他的大脑。

>

而这一次,是成体系的涌入他的大脑,让他学习起来更快,也更加便捷。

隋侯之珠确实更好用了,它已经能够根据陈文哲的需求,精准的推送传承知识。

就像这一次,他想要学习孔雀绿釉瓷器的制造工艺,隋侯之珠就精准的推送过来一批专业对口的信息。

只是一瞬间,陈文哲就接收了大量有用之时。

其中最特别的居然是一些现代化学分析,这些在古瓷片上也可以得到?

虽然感觉十分疑惑,但是陈文哲对于这些跟孔雀绿釉相关的知识,没有一点拒绝之心,只要隋侯之珠敢给,他就敢学。

至于这些知识都是哪来的,还真不重要。

“文明传承系统,这个名字我都忘了!”

接收完大量知识传承,陈文哲笑了起来。

隋侯之珠外在的体现,或者说刚开始跟他接触的时候,就是以系统展现在他面前的。

既然是文明传承系统,它自然就有这很多文明的传承?

这些不重要,重要的是这些文明传承,对陈文哲要有帮助。

着色剂?助溶剂?这些名词古人肯定是不懂得。

但是,他们虽然不懂这些名词,可他们却绝对知道怎么用。

而作为一个现代人,陈文哲却十分清楚,助熔剂的化学组成,对着色剂的发色,也有很大影响。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