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11 章 古今之辩(3 / 8)

多是朝官和未出仕的儒生。

案席安排得极整齐,甚至食案上的碗碟摆放的位置都如出一辙,及其符合强迫症美学。

荀忻不由看了一眼尚书左丞,那位出身世家的小老头似乎很了解他兄长。

不远处,少府孔融正和人饮酒。自从祢衡被遣去辽东为使,音信断绝,孔融对老曹渐生不满,积极唱反调,行事愈发肆意敷衍。

今日好歹是经会,正经庄重的公众场合,孔文举没戴缣巾,松松垮垮穿着一身旧袍,随意得仿佛身处家中。

“荀君。”听到背后有人呼唤,荀忻转过头去,眉目英朗的青年对他揖道,“幸得再会。”ωωw.

“子扬?”荀忻惊讶一笑,他倒忘了刘晔还作为被征召的淮南名士留在许都。

近来诸事繁忙,老曹估计忘了这一茬。

走到刘晔席旁落座,和他寒暄,“子扬来许都,愧未曾招待。择日不如撞日,今日宴罢,忻当执帚相迎。”

刘子扬拱手,“晔还未曾拜诣荀君,委实失礼。”

两人面对面作揖,成年人的客套结束,定下来今晚去荀忻家一聚。

执经问难早已开始了,荀忻听一位儒生站起身道,“如此盛会,多年难得一见。光武时曾有夺席谈经之盛事,今日群贤毕至,不如效仿故事?”

所谓“夺席谈经”,指的是光武帝刘秀时的事。有一次正旦朝贺,刘秀看殿上儒臣们都在,想出一个助兴的玩法。让群臣里能说经的人相互诘难,说不通义理的便被夺席,席子给辩赢的人。

以坐席为赌注,输了颜面扫地,赢了极出风头。

当年侍中戴凭,舌辩群儒,一人重坐五十余席,当即举世闻名。

一听提议这种玩法,在场的人面面相觑,好事的人连连抚掌称善,不想参加的也不好当场认怂。

当那名儒生前去征询尚书令的意见时,荀令君闻言一笑,颔首,“可。”

“夺席”的规则一出,场面更加活跃。杨彪一个没注意,身边陪坐的儿子便不知所踪,环视四周,毫不意外发现杨修果然参与到了辩经中。

刘晔的淮南好友们打过招呼先后离席,前去公卿一席找人问难。

所谓“问难”,“问”指最开始提出的问题,“难”则是后续的一再质疑。

在荀忻看来,这种辩论形式其实有点像后世的学术“答辩”。只不过“答辩”是从学生角度来说,“问难”则是站在老师角度而言。

片刻之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