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26 章 奉令毋问(3 / 5)

州哪里人士?”荀忻笑了笑,换了曾学过的冀州口音问道。

“足下乃邺城人?”俘虏不卑不亢反问,他的眼睛很亮,大概的确有人生而不凡,此人单看气质就不像是普通的小卒。

只见年轻长吏驱马走过,回头答他,“曾寓居邺城。”说罢就这么走了。

竟随口问一句就放弃了审讯,轻佻随意得不像是一军统率。

俘虏被推攘着往前走,扭头凝视那车马喧嚣中逆行而去的背影,皱了皱眉头。

“大兄,为之奈何?”行走间,有人压低声音问道。

背负在身后的手悄无声息地解开了麻索,握在手中。被称作“大兄”的俘虏目不斜视,轻声道,“静观其变。”

傍晚时分,曹军在靠近河谷的坡地安营扎寨,就地宿营休整。

看着摆在眼前干净的食物和水,七名俘虏面面相觑,给俘虏吃粟饭,他们这是得到了特殊待遇?

还是说曹军家底丰厚,粮草充沛到了可以肆意浪费的程度?

“大兄?”

“无需多疑。”那名不像俘虏的俘虏用饮水洗净了手,坦然取食敌营给的粟饭。

其他人顺着“大兄”示意的视线望过去,不远处席地坐着的是一群运粮民夫,他们碗中赫然也是金黄的粟饭。

几人小声议论起来,曹军的伙食果真比袁军好。冀州富饶,寻常之家都衣食无忧,他们在袁营待的时间不久,过的日子堪称忍辱负重。

“可见袁绍假仁假义,枉称仁德。”

“不见得。”

“大兄如何看?”

“袁曹互阻粮道,官渡数万士卒乏食,曹军断粮尤甚。听闻河南人心惶惶,常有百姓渡河叛逃之事。”

曹营未必宽仁,应当是军中主事的人怕民夫中途叛逃,好吃好喝伺候着,只希望顺利运粮到官渡前线。

“如今厚待士卒,非出自本心,仅仅为权宜之计,不得已而为之,当不得仁德之举。”

他话音刚落,营中就起了喧哗,很多人出了营帐看热闹,围观禁卫押着布衣短褐的民夫回营。

“亡卒。”这一看就是趁着巡逻的禁卫不备逃走又被抓回来的民夫。

甲士当着众人的面无情地宣读着军法,场面令围观者胆寒。那几名拼命磕头求饶的民夫还是人头落地,首级被挂上高高的竹竿——枭首示众。

“亡卒当斩。”亲眼见此,之前称赞曹军宽仁的俘虏不由唏嘘,“然此皆民夫,不知军法,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