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36 章 治渠之论(4 / 6)

河北,必先修粮道,而水运胜于陆运。”

“忻请留守治渠。”他说着,弯腰而揖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明月如勾。

冬日天亮得晚些,营中寂静无声。

闻鸡起舞的人风雨无阻。

立在营前的火盆被重新点燃,火光照亮了隐于黑暗之中的雾气和地上的白霜。

剑刃寒如冰,不时为火光所反照。夜色如水,这柄剑是水中游龙,时缓时疾,行迹难捉摸。

佩在卿士腰间的礼器,到了习武之人手中是十步杀一人的利器。

赵云收剑入鞘,额上没有见汗,呼吸之间白气如雾。

他换了长矛在手,突刺横扫,疾如电光。抬头望月时,月弧越发黯淡。

“子龙将军。”

赵云闻声收矛,回头望去,有人已站在营门鹿角外,黑袍羊裘,缣巾迎风而飘,与凛冽天地融为一景。

原来天光已晓。

此时此地见到荀君,他几乎疑心是在做梦。

荀忻是独自走过来的,羊裘上凝了一层水汽,见他便揖道,“求人办事,不得不来早,子龙将军勿怪。”

走出营门的赵云身上冒着白气,“君所求何人,所为何事?”

“求眼前人。”荀忻低头拱手,眼也不眨,“为天下事。”

“我将往浚仪治渠,以通粮道,子龙将军愿同行否?”

昨夜他已经向曹公请过调令,但何去何从自然得询问赵云本人的意见。

“某不善工事。”赵云神情维持在介于冷淡与礼貌之间,移开视线。

“忻不善求人。”荀忻再揖,直身道,“仅有自知之明。”

“忻无治国雄才,仅有治渠之能。”

“若天下太平需治渠,我即治渠。”

“太平需耕植,我即耕植。”

“太平需征战,我何妨马革裹尸还?”

“我想,子龙将军亦如此。”他轻声劝道,“既然同道,何必囿于君臣?”

赵云没有被他绕进去,“君臣如父子,君命不可违,倘若君命屠戮,治渠者如何安于治渠?”

“‘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’,堂上多贤臣,其君不为暴君。”

“子龙将军本志在匡扶,不会知难而退。”

他是知难而退吗?分明是荀君执迷不悟。

低头留意到眼前人巾袍上的水渍,赵云皱了一下眉,沉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