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七十三章、大忽悠(2 / 8)

看。

很快,金国源就去了,他与当地相关产业的负责人进行了接触,并认为鹅城有着光明的未来,只要鹅城建立一个占地81平方公里,年产可达30万辆的大型汽车工厂,鹅城就能接上已渐有颓势的底特律的班,成为21世纪的“东方底特律”。

金国源还特别提到两个重点:投资10亿美元,不用鹅城投资和当地银行贷款的一分钱,商品全部出口。

这些条件简直就是给鹅城送钞票啊,要知道,单10亿美元的投资额,已经是当下华囯最大的外资项目,更不用说30万的年产量。

如今,即使大众桑塔纳的流水线已经渐渐国产化,但全国的汽车年产量依旧只有3万辆。

谈判如丝般顺滑,12月,双方就迫不及待地签订了备忘录,生怕对方会后悔,次年,也就是1989年的6月,鹅城举行奠基典礼,盼达公司董事长、麦克·阿瑟将军的孙子亲临剪彩。

但就在麦孙剪彩当天,有些人感到几分奇怪与不安,因为按照时间推算,1989年的麦克·阿瑟之孙,年纪应该只有三十来岁,但前来剪彩的是一个五十左右的中年人。

就在越来越多的人产生怀疑的当口,大洋彼岸如约打来了第一笔投资款2.5亿美元。

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。

鹅城厂房建设得极为顺利,但鹅城领导班子渐渐琢磨过味儿来:这“盼达汽车公司”和“10亿美元”的投资,简直就是想瞌睡就送枕头,哪有那么好的事儿?

于是,便成立了一个涵盖法律专家和汽车工程师的高级调查小组,专程跑了一趟特拉华州,对盼达公司的背景、资信、市场,发动机生产线等进行实地调研。

没多久,远方传来“通报”,带来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。

坏消息是这家名叫“盼达”的汽车公司注册时间极短,十有八九就是冲着华囯而来的。

好消息是盼达汽车虽然成立时间短,但在美国有工厂和流水线设备,可生产南斯拉夫小红旗,他们已经试坐过,档次不高。

他们已经和高层反映,后者同意从日本丰田引进新车型到鹅城生产。

最后,考察小组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:“盼达公司的产品水平不是当时最高的,但资金实力雄厚,投资者有战略远见,出于华囯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,有一定吸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