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85章 火中取栗(十三)攻心(3 / 5)

大明元辅 云无风 2160 字 2023-05-08

也就正式加入了华夏大家庭。

和吴国一样,越国自称是夏王子少康的后代,西北的秦国与南方楚国,其王室都自称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代。塑造这些历史,并不是他们吃饱了闲得慌,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加入华夏大家庭——毕竟搁谁也不想被称为蛮夷之地,对吧?

在西周时,还只是给周王室养**秦国,最终统一的六国,华夏文明第一次形成了大一统的**实体。但是很可惜,秦朝亡得太快,没能继续为华夏开疆扩土。而这个历史重任,也就交到了继承秦朝的汉朝手里。

汉朝是古代华夏边缘的第二次重大调整。直到宋朝,乃至我朝(高务实这里指明朝)时期,古代中国人对华夏的想象,仍然是汉代打造的那个版本——顶多是2.0或者3.0,升级了一点或者加强了一点,但大致上没有太多变化。

春秋战国时期,人们在想象华夏的时候,会用‘蛮夷戎狄’给华夏画出一个边界,汉代人是怎么想象华夏的呢?在汉代人的观念里,他们同样是被四方异族环绕的,因此对待不同边缘族群,汉帝国采用了不同的措施。

>

我先说北疆地区,这里是华夏边缘最先出现的地方,也是华夏和异族分隔最明确的地域。由于气候原因,长城以北是游牧经济,长城以南是农耕经济。游牧民族无法通过自身发展来养活自己,南下抢劫就是必然的,这就是造成了游牧和农耕两个民族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在。

在汉帝国之初期,国力还比较羸弱,只能用金钱买和平。等汉帝国强大后,开始主动出击,不仅击退匈奴,还占领了长城以北部分地区,把这些地区作为军事缓冲带,不仅自己驻军,也让归降的胡人帮忙守卫边疆。

但是不管怎么说,汉帝国的北方边界,一直没有突破长城的基本管控范围,华夏在北方扩张,也就到头了。而在汉帝国的西部边缘则住着羌人,羌人居住的河谷地带可以进行农业生产,于是汉帝国便主动出击侵占羌人土地。

羌人当然敌不过强大起来的汉帝国,于是一琢磨:既然打不过,那就融入吧。于是羌人上层阶级也用到了‘历史记忆’这个工具,把本族和华夏的上古先人联系起来,而汉帝国为了确保统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,也承认了他们的‘历史记忆’。通过这种方法,汉帝国拓展了华夏的西部边缘。

相较于北方,华夏在南部的边界扩张就比较顺利了。南部的扩张,具体是越、滇、夜郎,和南方山区部族。